close

楊老師說因為火山爆發噴發出來的物質被海水帶到沙灘上,所以整個沙灘看到黑黑的物質都是鐵,

同學們利用磁鐵在沙中磨一磨便可以吸出許多鐵沙來。順道一提,我們採集鐵沙的地方有人在拍戲,只見門口杵著「莎蜜拉咖啡」我們還笑說是「蝦米啦(台語)咖啡」,直到竺良媽媽咕噥地說:「他們會不會是拍『翻滾吧!蛋炒飯』,我覺得這場景好像…」對於我這不看偶像劇的歐巴桑來說,當然是莫宰羊囉~於是去幫大家張羅晚餐,路上看到放風箏的好手秀出精采的風箏秀,

clip_image002[1]

真是令人讚嘆!隔天因為颱風而遭取消,真是可惜!但也因如此,我們隔天回家時並沒有遇到預想中的大塞車情況,算是非常幸運呢!我和竺良媽媽去幫大家採買劉家肉粽和隔壁攤的石花凍,老闆聽到我訂大量的杯數,二話不說先弄一杯給我邊等邊喝。和老闆閒談中發現原來她的孫子也是就讀文化國小的學生,當場大家變得熟絡了起來,結帳時少算了10元不說;還幫我一起拿到車上,等回到住處才發現連同我等待時喝的那一杯,她總共多送了3杯給我們,真是太慷慨了!果真應驗了「人不親 學校親」這句名言啊~

晚上老師分配三個小組各自負責不同的家事,有的打掃吸地、有的洗碗、有的負責倒垃圾,使我們這些家長頓時輕鬆不少。晚餐結束後,就是今晚的重頭戲:「夜間生態觀察」。我們一路從老梅社區走到富貴角燈塔公園,老師要同學們輕聲慢行,因為社區內靜悄悄地,掉根針都會引起各戶人家裡忠心的狗兒接連地狂吠。路上,我們率先發現了發著綠光的山窗螢

clip_image004[1](圖片擷自網路)

山窗螢

( 螢科) 體長雄17 - 22 mm,雌26 - 28 mm,

雄蟲前胸背板橙黃色,下緣有一塊橙紅色斑紋。

翅鞘黑色,前翅左右翅緣四周各有黃色的細邊,各腳黑色。

雌蟲翅鞘較短,下翅退化無法飛行。

外觀近似台灣窗螢,但本種翅鞘邊緣的黃色較細窄,

本種成蟲出現於10 -11月,生活於低海拔山區之潮濕的草叢及溪流環境,成蟲夜間出沒,具螢光。

(資料來源:網路昆蟲圖鑑)

在檢查之下發現它是發出兩道光的公螢火蟲(一道光是母螢火蟲)。走了一小段路,老師要大家抬頭看看滿天的星星,真的好美啊~

clip_image006[1] (圖片擷自網路)

老師指出天鷹座的牛郎星

牛郎星為一藍白色的恆星 ,

天鷹座為夏天的星座,

天鷹座並未含有任何著名的星團或星雲。

天鷹Eta (h)星為一造父變星,

亮度變化介於3.7等與4.5等之間,

變化的週期為7.1天 。

(資料來源:網路)

clip_image008[1](圖片擷自網路)

和天琴座的織女星

織女星為藍白色之主序星。

在我國神話中,

相傳織女因與牛郎相戀而怠忽織造的工作,

受罰與牛郎分隔在天河(銀河)之兩岸,

每年農曆的七夕,方能在鵲橋上見一次面。

神話悽美動人,

但事實上,織女星與牛郎星相距16光年,即使以光速飛行,也須要16 年才能見面一次。

天琴座是一小型的夏季星座,位在銀河之西方。天琴座除了織女星外,最著名的星體是環狀星雲(Ring Nebula),為第一個被發現的行星狀星雲(planetary nebula),行星狀星雲為低質量恆星(約1至2倍太陽質量),於濱臨死亡時,所拋出的物質。天文學家在環狀星雲的中心發現了一顆十三星等的白矮星。

這兩個星座和天鵝座並列為夏季大三角。(資料來源:網路)

到了富貴角公園,老師要同學們離他5公尺遠,一但他發現了蛛絲馬跡再通知我們靠近。在黑暗的路上,同學們害怕地猛開手電筒,使得他們一直無法適應黑暗;晚風徐徐吹來非常涼爽,可我們也擔心隨時變天,在北投的親友都紛紛致電關心,全因北投已下了磅礡大雨。望向遠處不時地閃著亮光,定睛一看原來是破天而入的閃電;厚重的雲層也讓我們蒙上不安的情緒,卻見老師依然悠閒地找尋下一個驚喜,果真是豁達的「自然人」啊~

首先發現了晚上才開花的海濱植物:

clip_image010[1](圖片擷自網路)

待宵草(月見草)

英文:American oenothers

科別:柳葉菜科

學名:Oenothers speciosa

類型:多年生草本

大小:80~100cm高

花期:6~9月

環境:草地或海濱沙地常見

植株特性:

裂葉月見草,花朵黃黃小小的,美麗又可愛,正值花期時,簡直就像是開 party 一般,超熱鬧的。

因為月見草是在太陽下山後才開始開花,故又名「待宵草」。

大自然真的是很奇妙的,夜晚開花的月見草,花朵為什麼是鮮黃色的呢?

因為黃色在月光的襯托下,像是發光體,可以吸引一些夜行性的昆蟲來傳粉喔!

更特別的是,每一朵花的壽命,僅只一夜而已,就像曇花一樣,早上就謝了喔!

花朵描述:

花瓣四枚,倒心形,有八枚雄蕊,柱頭四裂。

開花時呈現黃色,之後略呈橘紅色。

果實描述:

果實很特別喔,仔細看,是圓柱形的,有四個稜角,屬於塑果。(資料來源:網路)

接著老師要大家靜下來聽聽鐘蟴與紡織娘的叫聲,

clip_image012[1](圖片擷自網路)

不多久老師便徒手抓到了一隻台灣擬騷蟴

(螽斯科) 體長 62 - 70 mm,

體色有褐色、綠色型。

本種近似台灣騷斯,

但頭部兩側無黑斑,

觸角長度不及翅膀末端,

翅膀較寬大無斑紋。

生活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,

常出現於夜間路燈下之草叢環境。(資料來源:網路昆蟲圖鑑)

之後又發現路蟹和蛞蝓還有蜥蜴的屍體。

眼看雲層越來越低,老師便決定往回走,

clip_image014[1]

回程中抓到了一隻黑眶蟾蜍

成體特徵:

體長:中大型肥胖,♂5-6cm,♀5-8cm。

頭部:吻端鈍圓,頭寬大於頭長,

上下頷有黑色線。頭部具有黑色骨質脊棱,

主要由吻端起沿眼鼻線經上眼瞼內側直達鼓膜上方,

明顯而且突出。鼓膜大而顯著,耳後腺長橢圓形。

背部:體色變異頗大,有黃棕色、黑褐色或灰黑色,有些具有不規則的棕紅色花斑。

皮膚:粗糙,除了頭頂,全身佈滿大小不等的疣粒。背中央有兩行縱走排列規則的大圓疣,四肢及腹部的疣粒較小,但所有的疣都有黑棕色的角質刺。

腹部:皮膚粗糙,白色或乳黃色,有深灰色花斑。

前肢:細長。指端圓,黑色,指間無蹼。外掌突比內掌突明顯,都是黑棕色。

後肢:粗短。趾端圓,黑色,趾間半蹼。內外蹠突都小而不明顯,黑色。

第二性徵:雄性比雌性小。雄蟾有單咽下外鳴囊,咽喉鳴囊部分的皮膚顏色為橘紅色。雄蟾第一、二指基部內側有黑色婚墊。

相近種類:盤古蟾蜍頭部眼睛周圍沒有黑色骨質脊棱。

分布:全島500m以下包括蘭嶼、綠島常見的蛙類。平常棲息在闊葉林、草叢、開墾地及住家附近空地,繁殖期時才遷移到開闊水域。

繁殖期:2月到9月,以春夏兩季為主。

行為:雄蟾常在岸邊淺水草叢裡或浮在水面的葉片上鳴叫,鳴叫時鳴囊鼓出並急速地振動發出「咯 咯咯咯咯咯…」聲,尤其當雄蟾碰到雌蟾時,叫聲會變得更加急促而且連續,有時可以持續一分鐘以上。成體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好,在遮蔽性比較好的水池,例如荷花池,不到百平方公尺的水池,可能聚有上百隻黑眶蟾蜍。由於數量太多,求偶的時候,經常發生抱錯的情況,此時被錯抱的雄蟾馬上會發出短促而尖銳的「嘎」聲,有如在警告對方:「我也是公的,不要碰我」。由於每夜產卵的雌蟾數目常不到十隻,雄性之間的競爭很激烈,也會出現5、6隻雄蟾同時抱一隻雌蟾的現象。

卵:雌蟾每次產卵數千顆,常成雙行排列於長形膠質卵串中。卵串成雙兩條從雌蟾的泄殖腔孔排出來,可長達8公尺以上。

蝌蚪:有毒。身體菱形棕黑色,尾鰭色淺散有細紋。小蝌蚪聚集在水邊淺處活動,大蝌蚪則躲在深水處(資料來源:青蛙學堂網站)

clip_image016[1](圖片擷自網路)

在馬路邊還發現了鍬形蟲

台灣大鍬形蟲 Dorcus formosanus Miwa (鍬形蟲科)

雄體長27-85mm,雌32-48mm,

雄蟲體色黑色,大型個體大顎中央具一枚齒突,

尖端尚有一枚小齒突呈倒鉤狀,大顎張開時弧度大,

翅鞘光澤縱向斑紋不明顯,中小型個體大顎齒突較小,

翅鞘具縱向斑紋。雌蟲黑色,

頭部及前胸背板側緣具細刻點,翅鞘光澤具縱向條紋,外觀與雄蟲的中小型個體近似。本種為台灣特有種,生活於低至中高海拔山區,夜晚具趨光性。(資料來源:網路昆蟲圖鑑)

clip_image018[1](圖片擷自網路)

和台灣大煌蟲

(蝗科) 體長 雄50-65mm、雌75-87mm,

本種為台灣最大的蝗蟲,雌蟲體型比雄蟲大,

體色皆為鮮艷的綠色,頭、胸具凹凸不平的瘤斑,

複眼下方具一條黃色的縱紋,觸角淡褐色,

各腳脛節外側紅褐色,後腿強壯善於彈跳。

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成蟲於秋季出現。

(資料來源:網路昆蟲圖鑑)

clip_image020[1](圖片擷自網路)

還有合歡樹

大葉合歡是一種落葉大喬木,高可達20餘公尺,

原產於中國廣東省、印度、緬甸、泰國及澳大利亞。

樹皮暗灰或淺褐,有不規則裂口。

偶數羽狀複葉,總葉柄近於基處。

小葉為對生,近似長橢圓形。

夏季開花,其花具香味,為黃綠色之花朵,頭狀花序有長總梗,2~3個簇生於葉腋或枝端,萼管狀,花冠5裂,雄蕊多數,花絲細長。莢果扁而薄,內藏約10粒種子。盛夏時期,高懸枝頭的成串花序點綴在翠綠的葉叢中,可是行道樹之寵呢!(資料來源:網路)

當然還有東方水蠊之稱的海蟑螂(噁~)

clip_image022(圖片擷自網路)

東方水蠊

(匍蜚蠊科) 體長 25- 32 mm,

體色黑色,體背具光澤,頭部前緣具白色的弧線斑紋,

腹部側緣具紅棕邊線,翅膀短小或退化,

若蟲體色淡褐色,體背密生黑色斑點。本種棲息於戶外,

白天都躲在樹皮、朽木、枯葉、土堆縫隙裡,

若隨意撥開朽木、樹皮就很容易找到,

晚上用手電筒也可看到,有些個體生活於溪邊,

常見大量的族群活動,掉進水裡還能潛泳,十分可愛。(資料來源:網路昆蟲圖鑑)

老師一直解釋牠身上並沒有臭腺和家裡的蟑螂不同,但大家還是不喜歡牠。

回程中路過了一個很特別的石頭池子,原來是老梅社區的洗衣池,池邊還斜放著石頭做的洗衣板,

真有趣~到了住宿處,媽媽們忙著幫孩子們煮泡麵當宵夜,

老師要孩子們寫下今日的觀察心得

clip_image024

結束後老師還到孩子的房間裡講好笑又不恐怖的鬼故事,

之後大家便就寢準備迎接明日的海灘健行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olly 的頭像
    Polly

    遊樂生活

    Po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